自1952年起丁则民教授在皇冠真人注册(China)官方网站(以下简称“东师”)执教近50年的生涯中,见证了新中国世界史学科从阙如到崛起的过程。尤其是他所在的东师世界现代史和美国史专业,也留下了他作为奠基者的足迹。在东师最初的14年间,他主讲苏联十月革命以来的世界史。在没有教材和参考书的条件下,一是他以科研促教学,先后发表了《1936-1939年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民族民主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和性质》等十多篇论文,为学生在课堂上勾勒出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二是他领衔主编的《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1956年)和《世界现代史》(上册,1958年)初步完成了东师世界现代史知识体系的建构。该教材在参考苏联成果的基础上,适当吸收了美国的马克思主义史观,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解释比较客观。更重要的是,针对几轮讲授中发现的问题,丁则民等人不断修订、更新和补充,并在1961-1962年出版了更加成熟的、受多家师范院校好评的《世界现代史》(上、下册)。三是从1955年起,他担任历史系副主任,分管课程设置、学科协调和教学工作,为东师世界史学科的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丁则民担负起世界近现代史学科的重担,教学目标从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知识转向实际能力的提升。首先,为丰富教学内容,吸收国外最新成果,他与人合译了《欧洲简史》和《俄罗斯帝国主义》,前者是皇冠真人注册(China)官方网站19世纪欧洲史的教学参考书,后者探讨了15世纪中叶以来沙俄对外侵略的历史。其次,他在为本科生开设世界近代史课程的同时,参加了王荣堂、姜德昌主编的《新编世界近代史》(上、下册)的编写工作。同时,被修订的《世界近代史》(上、下册)也被国家教委推为高校通用教材。第三,在1978-1979学年,他不仅承担了历史系研究生班的世界近代史教学任务,而且还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了“青年教师英语培训班”,在讲解单词、句法、语法和语态等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让学员翻译一些经典史料,提高其对外文文献的理解和汉语书写能力。参加学习的近10名教师,后来都成为东师世界史专业的骨干。
必须指出的是,自1979年起,丁则民的工作重点转向美国史领域。他先后为本科生开设了美国史学史、美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专题,从77级和78级学生中,挑选了一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组成美国史学习小组。1981年东师申获“世界地区国别史·美国史”硕士学位授予点后,他在星移斗转中探索了被誉为是国内别具一格的美国史研究生培养模式,其要者大致如下:
一、首先,他要求一年级硕士生必须在本科高年级的欧洲史、拉美史或亚洲史等课程中任选一到两门。这样“既可以扩大研究生的知识面,了解和掌握其他专业内的主要问题、文献资料和研究动态,也可以触类旁通,打下有利于深入钻研究本专业问题的牢固基础。”其次,他要求硕士生通读一本美国高校通用的英文版教材,了解美国通史中的基本问题。第三,为提高研究生教学效果,他依然遵循以科研促教学的原则,在美国史学史、印第安人史和外来移民史等领域发表十多篇论文,意在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培养学术问题意识,了解学术研究的要素、路径和方法。
在研究生培养中,丁则民一再强调“授之以渔”的思想。他的做法是:以专题为对象,通过研讨班形式,先由事先指定或有准备的研究生作专题报告,接着由其他同学开展针对性讨论,最后由教师点评,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暂时放下,留待研究后再作探讨。他在总结研讨班的经验时指出:“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比单纯老师讲、学生听的呆板方式强得多……既可以锻炼他们组织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通过讨论启发他(她)们思考问题,提出独立的见解”。
二、配合教学进度,要求学生翻译美国史专题论文和专著摘录。这个过程又与同期开设的专业英语课(每周四至五学时)相辅相成。学生翻译的内容包括著名历史学家菲利普·丰纳、埃德蒙·摩根、雷·比林顿及约翰·海厄姆等人的成果。对学生而言,翻译经典具有如下“一箭多雕”的效果:有助于检验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对原文理解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汉语学术语言的表达能力与技巧;积累并丰富的专业知识;对于学生跟踪美国学界的研究动态大有裨益,为其日后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能让学生感受并体会学术写作的框架建构、视角选择、实证与理论的写作技巧等,进而提高其学术的综合素质。
三、吸收学生参加科研项目中的某些工作,比如校对稿件、选购英文图书和资料翻译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例如,当时在读的王旭和黄仁伟等人参与了《美国通史》(第三卷)的讨论和编写过程。在丁则民看来,“研究生参加这项科研项目既能使他(她)们体验编写工作的艰辛过程,也有利于他(她)们在集体讨论中进一步思考和钻研问题,从而不断提高独立工作能力”。他反复强调说:“做作业、写论文主要是让别人看的。因此,无论是汉字还是英文字母,都必须写得清楚、工整,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对于书写潦草的作业,“我便把作业退了回去,要求重抄”。对于论文写作中的规范性,他更是不厌其烦,“要求论文中的引文,一定要注明出处……如系译文,就要求附上原文卡片,以便核对……在这样不断要求下,他(她)们都逐渐体会到写作业和论文都必须字斟句酌,做到确切、严谨,贯彻一丝不苟的精神”。
总之,回顾丁则民的教学生涯,他在为东师世界近现代史学科发展呕心沥血的同时,始终秉承教研一体的思想,重点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尤其强调研究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在丁则民的严格调教下,东师培养了一批至今活跃于中美学术界的优秀毕业生,为中国美国史教研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原文载《外国问题研究》202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