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东师

2015.09.25
供稿单位
采微工作室
文字
杨若甜
摄影
毛炜伟
指导教师
孙琳、张轩维
审核
徐红彦
主办单位
党委宣传部
协办单位
信息化办 美术学院

行走的月光

点击次数:

长春的天空也未免太蓝了些!

由近及远,近处还是过分深刻的蔚蓝色,目光向远,那蓝色便洋洋洒洒的逐渐浅成一条白色,消融进太阳的耀光里,倒是把一个“蓝”字图解的彻底。

在我的家乡,天空是决计没有这样蓝的。可到了晚上,等黄昏在醉意里,慢慢饮下最后一杯夕阳,天地便是完全的黑了。绵远的黑暗尽头有一点星光,怯怯诺诺的亮着。月亮被消磨成一道芽儿,是旧时古巷里小家碧玉的美。

我想若是白日里,中国各地的天空各有各自的蓝色;而到了夜晚,整片天空就被黑色遮蔽成相似的景致。仿佛在白日的辛苦学习过后,下了晚课时抬头望望,就可以从绵延万里的苍穹里寻到家乡的那抹月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时至如今才有些浅薄的体会。

而至中秋,思乡之情便被秋日肃杀的寒风熏染成明亮的月色。把宿舍的窗子打开,月光就被秋风吹着落在地上。如此良辰美景,也终于叫人快活起来。有人提议团团坐下来吃月饼,这就热闹了,五湖四海的人,五湖四海的月饼,就聚在宿舍里组成一个新的家庭。

等到饮料过三巡,月饼过五味,便有人提议要对月吟诗。主意着实风雅,众人却犯难才力不足。最后想出个折中的法子,各自用自个儿老家的方言,背一背同籍诗人颂月的诗词。

最先开始的是四川眉山的“苏东坡”,诵读的自然是名篇《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最后一个字音刚落,便有同学接着唱起来,最后变成了一组五音不全的合唱,却别有乐趣。

其次是山东济南的“辛弃疾”,一曲《太常引》诵的是抑扬顿挫。“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虽未饮酒,众人却被那浑厚的山东调子激发了一股豪情,纷纷鼓掌。

宿舍里太过吵闹,把这秋日的寒意硬是闹成中秋的欢快。走廊里有路过的同学,忍不住敲门进来加入。大家便定了规矩,进来游戏的须得带上一两块月饼,若是没有月饼,便得即兴诵读一首中秋诗词,众人一致称好。窗外月光隐去一些,抚着裙摆坐在窗沿上,仿佛嫦娥被我们吸引,化形而来凑一凑热闹。

其实,嫦娥她这样好热闹的性子,难得有了中秋可以下凡,她定然也去过我的家乡,去过你的家乡,纵使她自己赶不及,这月光也晃晃悠悠的替她走遍苍穹,走遍神州大地了。而我那些思乡的愁绪,便劳烦这行走的月光替我捎回去吧。